你妹百科,欢迎您

手机访问 网站地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清形势,果断决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8:40:57     编辑: 郑在阅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秦末汉初时,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在鸿门的一场饭局之上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

那时,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而被刘邦收买了的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

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樊哙气度非凡,便问来者何人。当得知是刘邦的部下时,便命令下人赐酒,樊哙一饮而尽。

随后,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

出去后,刘邦赶紧问樊哙:“就这样走吗?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向他们告辞呢?”

听完这番话后,刘邦琢磨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便果断地走了,并吩咐部下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反思

1关键信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描述的很正确,表达的是项羽和刘邦的实力对比悬殊,这首先是一个关键信息。

樊哙对它有着正确的认识,知道不能再留下来,必须要走。

有时候,不掌握关键的信息,就会吃亏。

单位考核有硬性指标,如果不知道考核的指标,就无法提前准备,考核不达标就会有影响。

2形象说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是樊哙对刘邦说的,让刘邦清醒地认识到局面有多危险。

樊哙是下属,刘邦是上级,下属对上级的汇报,要言简意赅,让上司一听就懂。

当时情况紧急,如果没有准确、迅速地把信息传达给刘邦,就可能造成决策失误,产生大麻烦。

战争、商业做决策,对信息的收集也要既快速,又准确。

3不同视角

同样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刘邦是主公,代表的是一个阵营。如果饭吃到一半,不辞而别,面子上过不去。

樊哙是刘邦的下属,他要保护刘邦的安全。他先考虑怎么安全离开,只有活下去,才有面子。

项羽也是为了面子,顾忌太多,最终放走了刘邦。

4暂避锋芒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事实,当时项羽的实力强于刘邦,刘邦没法正面对抗,只能暂避锋芒。

他如果回去,可能就真脱不了身。

因为他一回去,和项羽待在一起,自然就有针锋相对的气势。

项羽看着眼前的刘邦,竞争对手就在眼前,如果现在解决掉他,就少了一个大麻烦。

项羽随时可能会做出这种决定,所以刘邦不能再回去,要减少对项羽的刺激。

他一旦离开,就有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矛盾就不容易凸显。

两个人吵架,吵得凶了,可能要动手,会被人劝阻,拉开距离,这样就不容易再吵下去,也不容易动手,当下暂停了冲突。

给时间思考,就会明白到底要不要再吵。

上一篇 : 砥砺前行的文案(靠自己文案高级有深度)
下一篇 : 超级搞笑电影排行榜(美国搞笑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