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百科,欢迎您

手机访问 网站地图

公共资源什么意思(明星们常说不想占用的“公共资源”,是什么资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8 09:10:13     编辑: 鄂东通


在从不缺乏话题的娱乐圈,明星们对外传播的语言反倒是缺乏创造性的,今天回过头再来看当初那些刷屏的官宣体——无论是鹿晗的“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还是范冰冰的“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不再是我们”,换成一个素人说出来,都是很庸常的文案。

尽管已经不是那个任何事情都“无可奉告”的年代,时刻处在聚光灯之下的明星,仍然遵循着谨言慎行的“贵圈传统”。身份的限制造成了另类的“语言贫瘠”,于是一些简单又好用的话术,被写进了21世纪的“明星自我修养”里,它们被奉为圭臬,成为明星们回应某类事件的必备乃至唯一表达。


比如今天我们要着重分析的这句“不想占用公共资源”。以近一个月为时间区间对这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在微博平台就可以获得相关信息近11万条。任何负面话题,只要搬出“无意占用公共资源”,就能堵住很多人的嘴。

但吊诡的是,明星口中的“公共资源”究竟指什么呢?很少有人给出答复。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钻一钻这个牛角尖,与你一起探讨,被明星们拿出来当作挡箭牌的“公共资源”,是个什么资源?

跨界而来的公共资源

按照现有的研究,如何给公共资源下一个完整且合理的定义似乎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单纯从字面意义上看,《牛津英语词典》分别从“公共”和“资源”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即“联合使用或占有、许多人平等持有或享用”的资源,它可以为相关社区内的任何人所获取,而无需其他人的许可。

当然,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公共资源,作为一个从经济学领域走出并迅速扩展到包括管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概念,公共资源其实脱胎于对公共物品的解读。


萨缪尔森提出公共物品有着这样一种特性:每个人对这种物品所进行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包括布坎南、E·奥斯特罗姆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化。按照E·奥斯特罗姆所述,公共资源既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功用性,又具有占用意义上的非排他性,同时还具有使用上的竞争性,任一群体成员的使用会妨碍其他用户对该项物品的使用。我国学者唐兵则提出,公共资源是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但同时又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自然资源。

因特网孕育了一种新的公共资源,即网络资源。举例来说,这种资源的非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使用某社交平台时,并不会排斥他人也使用;而竞争性指的是,尽管他人也可以共享某社交平台,但却由于某人的消费而增加了他人的使用成本或降低了他人的使用质量。

所以公众人物对“占用”这个词的运用十分巧妙,它的意旨不是共享并使用,而是占据并使用。这种风靡网络的文本形态,如今成为了公众人物危机公关的标配。其潜台词是:“与我相关的事情影响了广大网友对公共资源的使用,但这不是我的本意,并且我希望主动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


此话术的效果有目共睹,近来几件争议事件,从全民热议的“肖战事件”到张檬对张萌的隔空回应,再到这两天某综艺节目里引发吐槽的“冰清玉洁”,最后都祭出了“公共资源”的大招。

庞杂且丰富的网络公共资源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资源形式,网络公共资源的定义和从属却依然空白。除了缺少明确的概念界定外,网络公共资源都包含哪些具体要素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网络平台数量、互联网接入流量、网络信息服务等均属于网络公共资源的范畴。而这三项资源,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平台、流量和内容。明星口中的“公共资源”基本也体现为这三者。

以微博平台为例,这里是娱乐圈大瓜小瓜的集散地,热搜功能使得集散地中本就巨大的网络接入流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聚焦于几个热点事件。而相应的,以热点事件为核心的相关网络信息资源则会更加多元且成规模地分散在其他网站上。


除了这几项主体资源外,一些客体资源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经常被谈到的因素——注意力资源。

所谓注意力资源,源于上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桑盖特所提出的“注意力经济”。1997年,米切戈德海伯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注意力资源”这一表述,他指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一种具备重要价值的稀缺资源同时在网络间流动,这种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此外他还推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注意力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注意力资源将成为网络媒体争夺的核心。


米切戈德海伯的判断如今每天都在被证实着。在互联网迭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海量信息造就了受众的不断分众化,大众传播的“万人听一”被群体传播的“各自为战”所取代。

由传者和把关人垄断的信息分发逐渐失去了其长久以来的“合理性”;依据受众本位选择的算法推介使得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决定者:一方面无数信息碎片将受众的注意力分割到极致,另一方面少数获得高关注的信息背后往往会聚集着更多的潜在受众。在依靠流量变现的互联网市场竞争中,一条“注意力——流量——资源——变现”的完整闭环清晰可见。

“悲剧”随时可能上演

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公共资源具备着消费的非排他性但同时又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而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则基于理性主义往往会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对公共资源进行消费,进而获得利益。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公共资源的退化,使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难以实现,进而引发我们所熟知的“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以及“集体行为逻辑”。

三种典型意义上的公共资源困境并不仅仅发生于现实世界之中,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公地早已不分虚拟现实,囚徒也会存在于两个世界之中。


如果把微博热搜看做一片公用草坪,而各种活跃其间的利益主体就是上面的放牧人。那么美国学者加勒特·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剧早已在网络平台中呈现:


缺乏重要性、显著性的信息往往由于某种原因会受到更大关注进而占据热搜榜单,而原本作为客观的信息活跃度呈现平台的热搜榜也因此成为了资本角逐跑马圈地的领地;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义原则,无论是明星、KOL还是普通网友,都会最大限度地将平台和渠道为我所用,进而生产更多的内容,攫取本就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而建立在群体传播模式下的拥有共同利益的团体则更有可能在网络空间中显现出比现实更加明显的群体极化倾向,进而使得理性个体被卷入“沉默的非理性螺旋”,最终耗损公共资源。

但网络公共资源毕竟有限,过度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扩散,势必会导致其他相关信息在平台上受关注程度的下降,进而损害公共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明星们的那句“不想占用公共资源”,有巨大的合理性。


新的问题在于,这句话在特定的负面语境中的泛滥化,使得其背后说话人的真诚度受到高度质疑与严重挑战。第一,网友会认为这不过是明星团队的公关话术;第二,表面上说着无意占用公共资源,反手就买条热搜的事情,这些年发生得还少吗?


某种意义上,“不想占用公共资源”这句话本身正在成为公众人物圈子里的公共资源,早前一小撮人使用,这个资源是奏效的、能够带来正反馈的,但如果大多数人长期照搬,随着注意力的日渐消耗,其结果就是造成原本功能的失效,甚至招来反感。

所以,网络公共资源也有限,即便是话术,也讲究创新,请且用且珍惜。

上一篇 : 萧条淡泊 闲和严静——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下一篇 : 哈尔滨特产有哪些(哈尔滨这10大特产)
本文标签:无